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

社論──酷暑的聯想



 今年入夏以來熱浪接連來襲,台北市氣溫達到三十八點三度高峰,氣象專家認為,除了盆地地形容易蓄熱外,台北高度水泥化所造成的「熱島效應」,是造成酷暑的主因;反觀埔里鎮白晝雖炎熱,晚間卻涼爽,然而近年來鎮內大興土木,綠地有減少的跡象,埔里的優勢在於自然環境,莫步上大都市的後塵。

 「熱島效應」名詞來自於人造衛星射進太空後的年代,氣象專家從高空紅外線照片發現,大樓林立的都市溫度比鄰近郊區還高,顏色有明顯差異,就像是周邊地區的浮島,溫度異常上升主因是綠地縮減,水泥化的大樓與馬路柏油蓄熱,並影響空氣的流通,商業大樓及居民多安裝空調排熱,遂陷入熱的惡性循環。

 埔里人何其有幸,晚上不裝冷氣也能好眠,難怪大批都市人休假日往埔里、清境地區避暑,但近年來鎮內有大興土木的跡象,多間飯店大樓、透天別墅正在施工,樹林、綠地被水泥設施取代,許多老埔里人不禁感慨「以前的埔里好像比較自然」。

 其實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得以並存,特別是以觀光、農業為主軸的埔里鎮,更有條件發展綠建築,在日本的京都、甚至位處於中東地區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,都在進行植樹的計畫,空地如果不足,甚至運用再生循環科技,在屋頂種樹,樹木不但能涵養水土,還能阻隔熱,降低大樓室內溫度,提供人們綠蔭休憩的空間。

 在大都會區砍樹蓋大樓之際,大家更應認清,我們所有擁有的涼爽與清新,對都市人來說是偌大的幸福,他們為了這幸福感而來觀光,帶動大埔里地區的就業,城鎮是否友善,端看公部門、在地人民對老人、小孩、動物及環境的態度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